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
来源:本站 录入者:smzh 发布日期:2011/7/11 |
(河南工程学院)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工作涉及三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要是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管理方面则包括稳定工作、奖学金管理、学生队伍建设、日常班务等;服务方面则包括助学金服务、学生贷款、心理和就业方面的辅导等。现就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分析如下,从中发现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希望有益于辅导员制度体系的完善。 一、辅导员工作现状 1.事繁责重,辅导员工作角色不明确。 高校辅导员们通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陷入事务性工作当中,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去抓去管。由于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造成了有关单位的认识偏差,理所当然将辅导员单纯作为学生各项工作的服务人员,作为校院行政工作的主力军。虽然辅导员开展这些工作有一定的优势,但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必然会影响到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和定位,这日益成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障碍。 2.过多从事事务性工作,指导性工作相对少。 辅导员花在“指导”的本职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多。同时不少辅导员比较年轻,缺少社会经历。年纪轻的优势在于容易理解学生,很容易与学生进行较深层次的沟通,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动态,有利于学生工作目标的实施和完成。但另一方面,因为从事工作时间不长,缺乏必要的人生阅历,也存在威信不高、不太容易说服学生的困难。如在心理辅导方面、专业方向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时,年轻辅导员较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虽然学习和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充实辅导员的专业知识,但人生阅历的积累却不是通过系统化学习能够获得的。社会经验和系统外交流机制的缺乏,将有可能使辅导员在从事面对面的个体思想教育工作时信心不足,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3.没有时间、精力从事科研工作。 一方面辅导员每天都被繁杂的教育管理事务压得无暇顾及其他,几乎没有时间从事教学研究、 撰写学术论文。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工作系统“重结果、轻过程”的特点突出,缺乏科学规范的反馈和改进机制。缺少对工作系统、科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制约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4.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的冲突,使辅导员总是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没有放松的时间。 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属于无固定地点、无固定时间、无固定对象。辅导员工作方式非常特殊,通常要求随叫随到,手机更是24小时开机。一旦有突发状况,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使得辅导员的精神高度紧张。这种长时间的高度紧张和强大的责任负担,使辅导员经常处于应激状态,难以放松。而在工作评价上,突发事件的出现,往往导致辅导员强烈的内罚性归因,感到内疚,甚至自我贬低,更使辅导员缺乏成就感。 二、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辅导员工作现状,发现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年轻辅导员的生活经历、阅历、经验的有限,导致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效果的有限性。 2.工作压力问题 辅导员工作涉及思想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管理等方面,同时还要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这些事情都关系学生在校园健康成长、发展的切身利益,所以辅导员的责任重大。因此来自于外部的行政层级的压力以及辅导员自身职业道德的压力都很大。 3.成就感与认可度的问题 首先,辅导员每天工作中以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为主,成就感低。与专职教师相比,缺少因学生对专职教师学识认可与崇拜而引发的满足感、自豪感、成就感。其次,由于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大多是因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更多的是把辅导员当作管理者对待,而不是思想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因而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可度相对于专职教师而言较低。再次,辅导员对于本身工作的认可度也较低。 4.辅导员倦怠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认为它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则是高校辅导员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体验下,呈现的工作兴趣、情感和动力的衰竭状态。辅导员由于成就感的缺失、内外部认可度低以及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辅导员对与自身工作的倦怠。 5.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 由于成就感、认可度低的问题以及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为了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学校可以限制现有辅导员的转岗,但这进一步加深了辅导员倦怠。 6.职业发展问题 职业发展内涵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积极、上进的人都试图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以满足内心对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将是他们前进的方向、工作的动力、力量的源泉、信念的支撑;当职业发展不明确时表现出来的是失望、抱怨和懈怠,工作和生活将会缺失很多有意义的色彩。 三、建议 1.对于年轻辅导员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的不足,可以通过组织工作交流、辅导员培训加以弥补。更重要的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老、中、青结合的团队,在团队内部形成相互学习、鼓励的传、帮、带的机制。 2.对于工作压力问题,建议转变工作理念,以分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突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服务的工作,而淡化辅导员对于学生管理的工作,培育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强调辅导员发挥好监督、引导的作用。 3.建议在辅导员能完成本职工作情况下,给辅导员提供机会,使他们除了能在本职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外,还能在其他工作中找到成就感,进而为他们的职业发展确定方向。如,辅导员可以适当带些专业课,这不仅满足了辅导员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满足感、成就感,有利于他们的科学研究,同时也能进一步赢得学生的尊敬与认可,这会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吸引思想优秀、学术有成的教师进入辅导员队伍,以提高辅导员对自身的认可度,其他教师及学生对辅导员队伍的认可度。 4.工作压力的分解、成就感与认可度的提高有利于辅导员倦怠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不是工作人员多年的不变动,而是在开放性前提下,辅导员队伍与校内其他人力资源的有益流动。这不仅能有效解决辅导员倦怠问题,而且可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有益于辅导员职业发展目标的确立。
参考文献: 1.从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李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 张端鸿 思想理论教育 2005.3. 3.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 王奕 2007.1. 4.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刘雨芙 吴长曼 思想教育研究 2009.3.
努力探索、力争创新, 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原工学院)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首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豫发〔2005〕8号)文件下发后,学校党委全面贯彻文件精神,制定了《中共中原工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厚德强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全方位推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程中,针对当前学生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改进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为切入点,努力探索,力争创新,不断增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转变观念,强化服务,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中央16号和省委8号文件下发后,学校认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调查研究,深入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各类人员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调查中发现,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多,学生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他们不喜欢人云亦云,有着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和行为模式。因此,传统意义上单纯强调严格管理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不适应新时期的学生群体,必须加以改进和提高。我校按照中央和省委文件要求,结合新形势,把握新需求,积极转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工作重心由单纯管理向管理与温馨服务相结合转变,教育形式由单纯说教向指导和引导相结合转变,突出对学生的关爱。 1、创建大学生事务中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新平台。随着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面积的不断增加,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有了事情不知怎么办理,不知在何处办理,还存在学生上课时间和教师办公时间冲突无法办理等情况和问题,为此,学校在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过程中,不断转化教育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率先建立了河南省首家大学生事务中心,事务中心由党委学工部统一协调安排,与学生关系密切的9个部门,学院办公室、组织部、教务处、学生处、就业处、保卫处、科技处、校团委、后勤服务总公司派人集中办公,围绕学生学习生活、管理教育、资助服务、素质拓展、安全保障、文化活动、科技竞赛、权益维护等各种需求,开展学生事务服务、学籍服务、就业指导、安全管理、食宿服务、学生申诉与投诉、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党员发展、学生科技活动指导等9项服务。为避免服务时间和学生上课时间冲突,大学生事务中心服务时间定为13:30分到16:20分。事务中心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程序,规定当场能够为学生办理的事项,应当即给予办理,当场未能办理的事项,应给学生预约办理时间,原则上三日内解决,复杂事项确需较长时间的,与学生沟通后给予合理安排。事务中心的建立强化了职能部门教职工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管理思想。 |
上一条: 轮椅上的精彩人生 |
下一条: 华人首富李嘉诚做人处世法 |